http://goo.gl/aifZ8l

近幾年國際廉價航空蓬勃發展,但是台灣的廉價航空卻玩得很辛苦,威航恐收攤,台灣虎航也面臨生死掙扎。內外條件不利,台灣廉航玩得很辛苦。根據民航局統計,2004年開始有國外廉價航空進入台灣市場,目前加上國籍的台灣虎航與威航,共有20家廉價航空經營台灣航線,去年廉航旅客量約470萬人次,約台灣全年航空旅客量近13%。2013年,交通部因應廉價航空的趨勢及業者需求,修正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,降低航空公司設立門檻,台灣虎航及威航也陸續成立,並分別在2014年9月及12月開航。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對成立國籍廉價航空樂觀其成,因為根據民航局的分析,廉價航空在歐美市場占有率約35%,在部分東南亞國家甚至達40%達到50%。不過,台灣的廉價航空命運卻不太好,不到兩年,虧損幾乎都超過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的一半。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助理教授盧衍良說,國外的廉價航空幾乎都有使用成本較低廉的專屬的航廈,台灣虎航與威航先天成本就比外籍廉價航空公司高。其次,日本、韓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及大陸的廉價航空主要仍以國內航線為大宗,相對台灣的廉價航空並無國內市場。熟悉廉價航空市場的航空界人士說,台灣虎航和威航成立時間比起東南亞的捷星、亞洲航空及虎航晚很多,開拓東南亞市場難敵列強競爭,且這些強敵還透過第五航權,從台灣飛到日本、韓國,東北亞市場殺得血流成河,消費者搭得開心,成本相對高的台灣的廉價航空根本無獲利空間。航空公司也抱怨,政府法規落後,外籍廉價航空都是旅客上下機時都可加油,台灣業者卻只允許做半套,光是地面停留時間就比外籍航空公司長,且外籍廉價航空可以由機長簽放飛機,台灣的業者要另有簽派員跟飛,成本根本難降低。華航前董事長孫洪祥說,當年成立台灣虎航除了看好東北亞市場,還有一個原因是兩岸關係不錯,大陸市場也是一個契機。現在兩岸關係停滯,國籍各航空公司都受影響,沒有大陸黃金航線的台灣虎航、威航想要在大陸拓展市場更是難上加難。民航局認為,如果母公司口袋夠深,廉價航空在台灣仍有可為,但兩家情況不同,威航母公司復興航空因2014年及2015年連續兩次空難,自身都面臨調整轉型,加上與威航的品牌差異化小,威航的挑戰更大。盧衍良說,威航建立的形象不差,尤其吉祥物威熊帶給旅客很大的親和力,但復興兩空難的衝擊,讓威航的發展揹上非戰之罪。台灣虎航未來何去何從,華航仍在評估,華航如果願意再增資台灣虎航,就有生存機會;不過,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已指出,虧損是最大問題?
1816979E0B280505
arrow
arrow

    reg21r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